禮儀百科
親人過世有哪些程序要處理?法定流程懶人包一次解答!
當家中有人過世的陰影籠罩時,我們需以理性與溫柔梳理繁複的行政程序。這些親人後事處理流程不僅是法律義務,更是對逝者人生軌跡的最後整理。
家中親人過世流程怎麼辦?親人過世禁忌習俗懶人包一次解答!
面對親人辭世的惆悵與不捨,人過世後要辦的事亦需謹慎,所以家中親人過世該怎麼處理?在各項繁瑣的程序中,要怎麼作才能既可遵循傳統禮儀,也可以兼顧法律規範,又有哪些習俗禁忌呢?

聽過預立醫囑,但你聽過預立環保葬嗎?
什麼是預立環保葬?大家或許有聽過預立醫囑,簡單來說就是病人倘若未來陷入無法表達自身意志的情況時,預先做好醫療安排的一紙治療指引,包括急救決定、醫療指示、代理人指定等。尤其隨著好死的觀念逐漸流傳,臨終階段浪費醫療資源的急救也漸漸式微。

展開一場愛護自然的對話-與長輩聊環保葬
台灣人是真的太畏懼談死亡的議題了。從事殯葬業數年下來,看多了為遺產、為喪葬儀式、為各種林林總總大小事爭吵的家庭。原因無他,長輩生前沒有交代好後事爾爾。記得小時候嗎,每當你問爸媽,我會死嗎?你們以後會死嗎?總是會被長輩教訓,不要說這種晦氣話!

在台灣怎麼辦一場最省錢的喪禮?
如果要舉辦一場最省錢的喪禮,但又不像孤魂野鬼一般草草了事,首先我們要先釐清,如果基於一切合法且符合時宜的條件,那麼流行於日本的零葬,以「不要葬禮、完全不留骨灰、也不要墓地祭拜」這種方式就不適合,因為雖然灑脫豁達省錢到極致
環保葬沒那麼浪漫,但卻很實在
隨著時代的變遷,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環保葬禮,例如作家瓊瑤與藝人小鬼選擇花葬,「三金影帝」吳朋奉選擇了樹葬,這種立碑、不造墳、不晉塔,減少對土地的佔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
如何告訴家人當我們離世,請不要傷心
我們在協助家屬整理遺物時看見了一封信,是一位母親在思考晚年生活時,寫給她兩個兒子的感人信件。信中充滿了對孩子的叮囑與深情,母親坦誠面對自己將來老去、甚至失智的可能性…
悲傷是一場旅程,每一步都是新的練習
失去親人、朋友或寵物,是令人難以承受的痛苦,尤其突如其來的離別更顯沉重。專家建議,面對悲傷時,允許自己感受失落,為情感建立空間,理解悲傷是人生的一部分,並相信時間能帶來療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