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環保與生死兩相安的告別
台灣人常常忌諱討論死亡,但偏偏生老病死是人類無法避免的關卡,人一出生就啟動了死亡的倒數計,誇張一點的說,人從出生後就在等死,但在我們的公共場域,死亡這件大事卻總是被迴避。
我們在協助家屬整理遺物時看見了一封信,是一位母親在思考晚年生活時,寫給她兩個兒子的感人信件。
信中充滿了對孩子的叮囑與深情,母親坦誠面對自己將來老去、甚至失智的可能性,希望孩子們在她失去自理能力時,能夠理解她的處境,不要感到傷心或內疚。
她分享了對尊嚴的渴望,並告訴孩子們不需要勉強照顧,只要偶爾探望即可。
信中不僅蘊含了母親對孩子的深愛,還提醒他們要珍惜當下,及時表達愛,多陪伴家人,因為人生無常,每一刻都彌足珍貴。
親愛的孩子們,
當有一天我們變老了,甚至不再記得你們,請不要傷心。
人生的終點是我們無法避免的過程,但我希望在這之前告訴你們一些話。
當我們無法自理時,不必帶我們外出或勉強我們做不想做的事。
回想弟弟曾看到一位老太太被餵食的場景時感到心酸,我當時告訴他,等我們也變成這樣時,不需要再帶我們出去。
吃什麼、做什麼已不再重要,最重要的是你們的生活過得好。偶爾來看看我們,就是最大的孝心。
如果我們開始失智,變得難以理解或脾氣暴躁,請不要生氣,那是病態所致。
即使我們不再認識你們,你們依然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。
不要因此感到悲傷,因為這只是人生的一部分。
愛你們的,媽媽
母親的言語中流露出一種對尊嚴的堅持,不想孩子過度操勞,這也反映了她對晚年生活的清醒與智慧。
這封信給予我們關於愛、家庭和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,我們總有那麼多的以後在再說,但是有考慮過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誰先到嗎?
當我們總是說「等到…」的時候,我們不自覺地把價值實現的時刻一再延後。等到買房、結婚、畢業後,似乎未來的某個時刻才是真正值得去投入的時間。可如果我們一直在等待,那麼到底要到幾歲才算是真正的開始呢?事實是,我們無法回到過去。小時候的每一刻,不論是8歲還是80歲,都是生命中真實發生、無法重來的時刻。
我們常說「無常」,卻總是將事情推到以後。一直這樣延遲,只會讓我們失去當下最有價值的體驗。未來未必會如我們預期,而當下才是真正的財富。探索生活,珍惜每一個當下,不要讓無限的「以後」模糊了我們眼前的機會。
晶品禮儀-永恆純粹的思念
全台24小時全年無休服務專線 0800-600-038
台灣人常常忌諱討論死亡,但偏偏生老病死是人類無法避免的關卡,人一出生就啟動了死亡的倒數計,誇張一點的說,人從出生後就在等死,但在我們的公共場域,死亡這件大事卻總是被迴避。
願逝者溫柔安息的同時,但也希望生者能重拾幸福的能力,我們認為這就就是對逝去親人最好的安慰!因此晶品禮儀推出的人文葬,就是以往生者與家人最能適應的方式,去規劃這段治喪期和喪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