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麼選擇環保喪禮?解析優缺點、流程分享與真實案例
晶品禮儀有擁有豐富的植存、樹葬、花葬、海葬等環保葬執行經驗,更有多年傳統喪禮的治喪經驗,是台北新北桃園與新竹口碑好,價格公道的禮儀公司。
晶品禮儀見證了在市議會當了一輩子公務員的戴爸爸,如何透過開放討論與民主決策,和子女完成一場真正「生死兩相安」的道別。他們選擇環保葬的形式,就像熱愛大自然和動物保育的戴爸爸生前風格,不立碑、不建墓、不納入塔位,讓自己遺體化作春泥,回歸大地。
這場告別,從來不是「遺忘」,而是一場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。
在台灣,談論死亡,仍是一個敏感又容易引起尷尬的話題。家中小孩如果突然問一句「爸爸,死掉是什麼?」很多長輩可能會第一時間斥責:「別亂講,這不吉利!」
但我們總說,台灣是個民主社會。民主,不該只停留在選舉或政策,更該延伸至人生中最終的一站的安排。
戴家人正是如此,在去年清明掃墓後,戴爸爸趁著跟子女們一起吃飯時說:「我希望離開後,不佔土地、不造墓,不留下讓你們奔波照料的重擔。」於是,孩子們與戴爸爸一同參與規劃,不僅安排遺囑與器官捐贈,甚至親自前往環保葬園區實地走訪,確認長輩的意願。
環保自然葬,是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的殯葬方式。由於不設墓、不立碑,減少土地與建材的消耗,對環境友善,也對都市規劃更具彈性。雖然還有焚化所造成的空汙問題尚待改善,但就整體而言,它已是朝向永續殯葬的一大步。
在這場自然葬中,家屬選擇以簡約而不失溫度的儀式送別摯親。沒有傳統排場,卻有音樂、花卉、祝福與故事。孫子親自朗讀爺爺生前寫下的幾句話:「我這一生,來得有聲,去得無礙。你們若記得我,就記得陽光與山風。」
現場溫馨、平靜,沒有哭天搶地,卻充滿真摯感情。對家屬來說,這樣的送別,遠比形式上的隆重更能貼近親情。
許多人仍認為「死了就死了,還能怎樣?」但死亡所牽涉的不只是個人結束,更牽動家庭、社會、甚至文化的延續。如何安排身後事,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,也是一種教育。
小孫女也參與了告別儀式。她在儀式結束後對媽媽說:「以後我也想這樣被種在樹下,讓我的骨頭變成養花的土。」這讓我們深深明白:開放的討論,能幫助孩子以自然、不畏懼的心情面對生命的終點,也許就是最溫柔的生命教育。
當我們開始願意談死亡,也就開始真正理解「活著」的意義。透過民主溝通,每個人都能在生前做出選擇,讓死亡成為人生最後一段尊嚴的旅程,而不是親人之間難以啟齒的秘密。
晶品禮儀相信:每一場喪禮,都是一場家族故事的收尾,也是一場價值觀的交流。而當這個過程是透過尊重與傾聽來完成的,它不僅讓逝者安心,更讓生者無憾。
我們願意成為這段旅程的陪伴者,為每個願意提早討論、勇敢規劃的人,打造出專屬且深刻的告別。讓生死之間,不再只是匆促的斷裂,而是一種彼此理解與成全的美好落幕。
專業貼心:臨終關懷,專業諮詢,協助家屬處理後續問題。
服務有禮:禮儀人員皆受過專業訓練,無論對家屬或親友均表現得體,陪伴喪家與往生者走過最後相處時刻。
價格透明:沒有黑箱作業,契約價格一律公開與家屬討論,守護消費權益。
補助減免:禮儀人員會主動評估家屬經濟狀況,提供相關政府補助權益申請訊息,減輕家屬負擔。
晶品禮儀-永恆純粹的思念
全台24小時全年無休服務專線 0800-600-038
#喪禮服務 #喪禮費用 #喪禮價格 #禮儀公司 #晶品禮儀
晶品禮儀有擁有豐富的植存、樹葬、花葬、海葬等環保葬執行經驗,更有多年傳統喪禮的治喪經驗,是台北新北桃園與新竹口碑好,價格公道的禮儀公司。
台灣人常常忌諱討論死亡,但偏偏生老病死是人類無法避免的關卡,人一出生就啟動了死亡的倒數計,誇張一點的說,人從出生後就在等死,但在我們的公共場域,死亡這件大事卻總是被迴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