哭路頭-喪禮新觀點,喪葬禮俗不是只有傳統模式

圖片擷取來源《父後七日》2010年電影上映宣傳海報
傳統禮俗的「哭路頭」是什麼呢?
出嫁女子回家奔喪的禮俗之一。嫁出的女兒,接到父母過世的消息後,隨即回家,在走進家門巷口前必須扯散頭髮,沿途號哭,跪爬進屋,並一路訴說父母的養育之恩,以表內心哀痛。必須等到有人過來攙扶招待,才能停止。
「哭路頭」的背景緣由告訴你
早年交通不便,且婦女工作繁重,除養兒育女外,仍需幫忙農事,飼養牲畜。因此娘家父母臨終時,大都無法隨伺在側,所以聞噩耗返家奔喪,入村莊或家門前,需匍匐前進(手腳並用伏地而行),同時哭喊亡者之稱謂,以彌補未能送終之遺憾。

圖片擷取來源《父後七日》2010年電影宣傳劇照
人生告別有新意,與時俱進的建議作法
- 喪禮之盡哀,不分男女皆應表達孝心,貴在發乎真情。
- 子女對父母過世之情感表達,應尊重其自主決定,不應有制式或強迫行為。
- 故為人子女平常經常與家人保持聯繫,接到病危通知時,就立刻返回娘家隨伺在側。
- 而旅居外之子女,於父母死亡後才返家奔喪,可在父母靈前稟告實情,相信父母在天之靈能體察到子女的真實心意。
資料參考來源 內政部 (民105年)《平等自主 慎終追遠-現代國民喪禮》

圖片擷取來源《父後七日》2010年電影宣傳劇照
人生告別有新意為何而起?
我國傳統喪葬禮俗傳承儒家精神,但因為傳承時間久遠,許多儀式已失去原有社會情境脈絡中的功能,有鑑於此,內政部於民國99年成立「喪葬禮俗研究改進專案小組」召集多方產學專家與會討論,提出傳統喪葬禮俗順應社會變遷的建議作法,與時俱進讓喪禮不再只是墨守成規徒具儀式。
晶品人文葬禮不拘泥於傳統別出心裁
相關文章
家中親人過世流程怎麼辦?親人過世禁忌習俗懶人包一次解答!
面對親人辭世的惆悵與不捨,人過世後要辦的事亦需謹慎,所以家中親人過世該怎麼處理?在各項繁瑣的程序中,要怎麼作才能既可遵循傳統禮儀,也可以兼顧法律規範,又有哪些習俗禁忌呢?
聽過預立醫囑,但你聽過預立環保葬嗎?
什麼是預立環保葬?大家或許有聽過預立醫囑,簡單來說就是病人倘若未來陷入無法表達自身意志的情況時,預先做好醫療安排的一紙治療指引,包括急救決定、醫療指示、代理人指定等。尤其隨著好死的觀念逐漸流傳,臨終階段浪費醫療資源的急救也漸漸式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