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內最後的煙火-人生跑馬燈
人在瀕死前會看到「人生跑馬燈」,種種回憶突然湧現,大量腦波會湧現激增,也就是大腦在做最後的奮力一搏,若此時幸運恢復心跳的人,記憶中就會有很清晰的超凡經歷,猶如靈魂出竅般觀看自己的特殊經驗。
圖片擷取來源《父後七日》2010年電影上映宣傳海報
早年交通不便,且婦女工作繁重,除養兒育女外,仍需幫忙農事,飼養牲畜。因此娘家父母臨終時,大都無法隨伺在側,所以聞噩耗返家奔喪,入村莊或家門前,需匍匐前進(手腳並用伏地而行),同時哭喊亡者之稱謂,以彌補未能送終之遺憾。
圖片擷取來源《父後七日》2010年電影宣傳劇照
資料參考來源 內政部 (民105年)《平等自主 慎終追遠-現代國民喪禮》
圖片擷取來源《父後七日》2010年電影宣傳劇照
我國傳統喪葬禮俗傳承儒家精神,但因為傳承時間久遠,許多儀式已失去原有社會情境脈絡中的功能,有鑑於此,內政部於民國99年成立「喪葬禮俗研究改進專案小組」召集多方產學專家與會討論,提出傳統喪葬禮俗順應社會變遷的建議作法,與時俱進讓喪禮不再只是墨守成規徒具儀式。
人在瀕死前會看到「人生跑馬燈」,種種回憶突然湧現,大量腦波會湧現激增,也就是大腦在做最後的奮力一搏,若此時幸運恢復心跳的人,記憶中就會有很清晰的超凡經歷,猶如靈魂出竅般觀看自己的特殊經驗。